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甩手功

甩手功是一種簡單易學的功法,簡單但效益很好的功法。惟需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每天甩手的時間至少十五分鐘或八百次,才會有較顯著的效果。尤其對排毒及對末梢肢體的血液流通有較大的幫助。
甩手功功法:
1. 選擇空氣流通、氧氣充足並且安靜之處練功。
2. 兩腳打開與肩等寬、平行站立、兩膝蓋微蹲、全身放鬆。
圖一

3. 兩手往前甩至肩膀高度,在向後甩30度。往前往後甩的時候,要有盪鞦韆的姿勢動作。膝蓋要微微下蹲,不要鎖死。如此連續甩六次。
圖二

圖三

4. 接下來的四次,兩腿往下蹲雙手一樣的甩動,但膝蓋及腿部要有彈性地往下蹲彈,以便訓練腿力。
圖四

圖五

5. 如此每做六次站立甩手動作,再做四次下蹲同時甩手的動作。初期時做兩百下,慢慢地增加到每天做八百下(約十五分鐘)。心情要保持放鬆。往下蹲時,只彎膝蓋,其他上半身不彎曲。再一次提醒,沒有做到足夠的時間效果是有限的。

乾隆皇帝的十常四勿

十常運動:
1.睛常運(轉動)
2.面常抹(用雙掌乾洗臉及梳頭髮、揉鼻)
3.耳常彈(用雙手揉、拉、彈耳朵及做鳴天鼓)
4.齒常叩(牙齒上下左右共叩36下)
5.津常咽(咽津前先做舌頭攪動口腔 上下左右各3圈之後再咽津)
6.頸常轉(往左往右各轉3圈)
7.腹常運(兩手掌心按住肚臍,先逆時鐘方向揉九圈,再順時鐘揉九圈,揉腹時,應加意念及一點力道)
8.肛常提(即提會陰)
9.肢常伸(可做撐壁、抻氣、俯身拱腰、托天頂天立地..等動作)
10.足常磨(拍打足底、按摩湧泉等穴道)

四勿:
1.食勿言
2.臥勿語
3.飲勿醉
4.色勿迷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圖十二

圖十三

圖十四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

圖十八

圖十九

咽 津 術

現代人已經把世界變成地球村了,旅行、度假已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不管是旅行或居家生活,碰到不可預知的狀況是常有之事,為了未雨綢繆我們最基本的求生技能該有所體認並學習之。除了野外求生技術之外,咽津術應是最受用的方法,它既不求人也能在任何的環境下自救。

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的大地震,台北市東星大樓倒塌下墜,樓上變成地下室。有兩個兄弟在一星期後獲救,還好是因為房間內冰箱尚有食物,加上消防隊一直在灑水,他們以滲漏的水接來喝才不至於餓死。如果他們懂得咽津術,只要身體沒有很大的外傷,則肯定有更大的機會獲救。2007年春節期間,有一位工人至深山採藥不慎跌落,九天後獲救。因為他學過野外求生訓練故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發生的地點是海上、荒島或不毛之地,沒有食物的情況,如何在七~十天內自救以待救援呢?吾人相信咽津術將是最佳的妙方。

我們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份,如何把身上的水份變成食物、飲料,甚至是熱量、能量的來源就是我們要探討的主軸。其方法列述如下:

咽津術的五個步驟:
一、叩齒:將上下牙齒分四個部分互叩。首先上下門齒叩三十六下,然後左臼齒三十六下,右臼齒三十六下,最後再回到前門齒再叩三十六下,共一百四十四下。這是健齒最好的方法之一。清乾隆皇帝「養生口訣」的「十常四勿」,本文中運用到的就有四項:齒常叩、津常咽、腹常運、肛常提。有牙周病的人,我們也建議要常叩齒。叩齒在咽津術中是預備動作。
二、赤龍攪海:赤龍即舌頭,攪海即用舌頭掃繞口腔內(內海)及口腔外(外海)。首先將舌尖抵點上顎,然後向左、向下、向右、向上回到上顎,連續轉三圈。之後再向右掃三圈。因為舌頭掃過之處皆為唾液腺之重要部位,所以此時已是滿嘴口水。如果口腔內(內海)生成的唾液不足可以再攪外海(齒齦外)也是左右各三圈。平常唾液腺分泌口水不多的人,可以請教醫生或補充類似銀寶善存的健康食品(各種微量元素)。
三、開三皇鎖:即將身上水庫的水龍頭打開。首先將舌尖抵點上顎三次,然後抵點下顎三次,最後上下門齒齒縫三次。意念中要想著將寶庫的門打開了,要好好珍惜它。
四、咽津:將口腔內的唾液集中到喉頭分數次嚥下(吞嚥時能出聲更佳)。吞嚥時意念要想著,津液經過食道、胃至肚臍下方的下丹田。生津多者甚至可以嚥下十餘口。
五、揉腹收氣:咽津至下丹田同時兩手掌心(勞宮穴)相對,男士左手在下,女士右手在下,兩手重疊按住下丹田並加一點力道及意念,小腹微微回收,會陰上提(提肛),然後先逆時鐘方向揉腹轉九下再順時鐘方向轉九下。做完此動作後兩手按住下丹田溫養三分鐘。溫養時,意念想著:我已經把大自然最棒的津液化做身體所需的能量及養分了。我身體各部位養分得到補充功能運作都很正常了,放鬆-放鬆-,安靜-靜-。

以上五個動作,最好按部就班地做則效果會很好,不過咽津久了也可以換換菜單,例如運用「望梅止渴」的想像力或喝自己的尿液、收集露水、雨水等方式解渴。周圍如有花草植物等最好學習辨認可食用者的方法。此外,最高級的功法如食氣、辟穀、胎息等則待有緣人去學習。

附註: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因怕血糖過低導致休克,需另找食物來源補充能量。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你有入眠的困擾嗎?

每個人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睡覺。往往有不少人有入眠的困擾,我們人體應照先天賦予人類的生理時鐘來作息,身體才會健康。否則經常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的人很容易得大腸癌,此病的成因醫學界尚在研究中,但不外乎與褪黑激素(melatonin)有關。要想容易入眠,首重生活作息正常,每天晚上十一點時是我們大腦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的時候。意思告訴您該休息了!!不要再做腦力及體力的工作。

有一些職業,如期貨操作經紀人、半夜值班人員等其實是很不適當的工作,儘可能應避免。對於喜歡熬夜打電腦或娛樂的人更應擔心身體產生病變,也不要在半夜吃宵夜及飲酒作樂,因為那也可能是導致大腸癌的原因。

要想容易入睡,有下列幾種方法可以嘗試,一種不行換另一種,非不得已,不要吃安眠藥,就是吃安眠藥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1. 1. 拍打功(詳如本人部落格中的簡易版拍打功)
    拍打兩手手臂、手肘內側及外側、大小腿外側及內側。然後加強腋下、鼠蹊部、肩關節、肘關節、膝關節等處的拍打,最後拍打及按摩腳底的部位及湧泉穴(長壽穴),湧泉穴位於腳底腳尖算起三分之一中間處。
  1. 2. 按摩頸項部、太陽穴、揉耳朵,並用兩手掌乾洗臉及梳頭髮(由前往後),以便舒解頭部疲勞。
  1. 3. 數息,即數呼吸的次數。躺在床上後放鬆心情,然後閉著眼睛數息,以腹部呼吸的次數,一呼及一吸算一次,數到三十六之後要回到一,不要三十七、三十八一直數下去。一般而言數過二、三圈之後就漸漸入眠了。
  1. 4. 喝少量的溫牛奶(50-100cc)或一些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如奇異果)。
  1. 5. 冬天時以適當的熱水泡腳,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不要燙傷,時間約15-20分鐘。泡完之後再磨磨腳掌。

對於偶爾需夜間值班的人,白天睡覺時應把窗簾關上,讓房間內的光線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以便讓您的皮膚及眼睛感覺似在晚上,以利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有益入眠。一般正常在夜間十一時入睡者,也應把房間的燈光亮度降到最低。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和功呼吸法

這是李鳳山老師所敎的一套既簡單又有效的氣功功法,其效果除幫助氣血循環之外,主要還是對防癌、抗癌具有關鍵性的助益。
和功功法:
1.每日清晨選擇空氣流通、氧氣充足之處(如公園或森林等地)。
2.兩腳打開與肩等寬、平行站立、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前方、目光雲束回收、兩眼輕輕閉合、下顎回收、舌底上顎,兩手自然下垂,翹掌,先轉掌心向後,再轉掌心向下。


3.然後按地拉氣,兩手慢慢握拳,同時用鼻子吸氣(以逆式腹部呼吸法最好)、收小腹、提會陰(提肛)。




4.手掌握拳慢慢向上提至胸前,緊握雙拳,之後憋住氣五秒鐘(以便讓氧氣透過皮膚及七竅融入血液中紅血球),





5.然後呼氣(以嘴巴呼氣)同時兩手慢慢下落,手掌慢慢張開,呼氣時也讓氣沉丹田,兩手伸直(微曲)掌心朝下,回到開始時的姿勢,如此,動作連續做十次,每天做2-3次。結束時,鬆腕、兩掌自然下垂,兩眼慢慢睜開。
圖四







6.練習此功時,心情務必保持和平安靜,並在愉悅的氛圍下練功。如果你身上有癌細胞,則由於你的心情很好癌細胞表面上的壓力接收器收不到負面的消息而自覺沒趣,癌細胞會自動萎縮。當然了,其因素還包括有濃濃的氧氣,足夠的免疫力及能量與醫療上的積極治療,始能贏得戰役。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旅遊保健須知之十 前往低溫地區旅遊應注意事項

(一)由於冬季有特殊景觀或吸引人之景點,溫度一定低的出奇,甚至低至零下一、二十度,因此在旅遊活動開始前要提醒旅客提前準備,以防萬一。
(二)凍傷之處多發於肢體的末端,如手足的末端(手指、腳指)、耳朵、鼻子與臉頰等處。且這些地方也是血液循環較少之處,其發生的情況為皮膚變白(沒有血色),感覺很冷,然後皮膚會變成紫色,或發紅,並漸漸有知覺上的障礙(如麻木、刺痛、發癢等)。當情況愈加重時會形成水泡或產生組織壞死的現象。當溫度不是很低但風速不小時亦要注意其不小的破壞力。因此,防止凍傷的重點應為:注意手腳、口鼻、耳朵的保暖,要帶手套、毛襪、帽子、圍巾等物品,盡量不要吸菸,如已發生凍傷且時間不長,可迅速使用略高於體溫的溫水來緩解,或將患部置於腋窩下或兩大腿間取暖,如您無法判斷傷勢的情況,則通常使用的兩手摩擦生熱的方式最好不要使用,如有水泡產生則不可自行弄破,最重要的,不能再讓凍傷的情況加劇,而要保暖並送醫治療。至於輕微的凍傷,則在出國前要準備防凍藥膏及護膚的用品。
(三)衣物的攜帶除足夠保暖外,不應在大衣內穿太多的衣服,以免在室內及室外溫差太大時,身體的調適不良。
(四)鞋子的底部務必有防滑的效果,否則跌傷的機率很高。購買鞋子時應注意要加大尺寸,以便可以穿較保暖的襪子。此種鞋子一定是要用綁鞋帶的。在雪地上不能任意快速奔跑,不然也很容易受傷。在不熟悉的地方,有雪之處應先試踩。
(五)為了防止在雪地上眼睛受到傷害,最好戴上墨鏡。
(六)對於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皆要請教醫師是否適合低溫地區的旅行。
(七)如果搭機站為溫帶地區而抵達站為極低溫地區,則上機時應預先準備好必要的衣物,以防抵達時一時無法適應。
(八)在雪地照相時,如遇按不下快門,應先將相機置於身體溫暖處取暖之後再拿出來拍照,拍完之後又馬上放入溫暖處。
(九)旅館之暖氣設備最好開啟,尤其我們是住在亞熱帶的人,體溫的變化要特別注意。在旅館房間也最好放置一杯水或洗澡水暫時不要放掉,以調節房間的溼度。
(十)在雪地上較滑之處,走路時應提著會陰(即提肛)、收小腹,才能保持快速應變的能力,尤其是年紀較大者,更應注意避免滑倒。此種提會陰收小腹的方式,在下樓梯及下山時,對步伐的穩健亦很有幫助。如果一個人可以隨時保持這種姿勢則可以令您保有較佳的精神狀態。(守住氣及精神)
(十一)在極低溫度地區旅行,一切以保暖、安全為第一要務,千萬不能因一時的興奮而忘了潛在的危險。

旅遊保健須知之九 泡溫泉時注意事項

前往溫泉區旅行時,免不了要泡上1-2次溫泉。溫泉浴時,由於溫泉的溫熱使得毛細血管擴張,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而水本身浮力及壓力的作用加上人工沖擊的機械作用產生了按摩、消腫、止痛、舒解等功能。
溫泉水質的屬性各地不同,一般而言有碳酸泉、碳酸氫鈉泉、食鹽泉、酸性硫璜泉、酸性硫酸鹽泉等種類不下十多種。每一種水質因其所含礦物質的特殊化學成分的不同而成效也不一樣。前往泡溫泉之前最好調查清楚其溫泉水質的特性以便達到更多的效益。

泡溫泉時應注意的要點有:
1. 心臟不好,血脂異常者切勿泡溫泉。因為高溫會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不良影響。它會讓凝血纖維分解的活性減少而導致血栓的形成並因而產生心臟血管或腦血管梗塞。
2. 溫泉水的溫度大約在38-42℃較好,超過42℃時應特別注意浸泡的時間及防患的措施。每次浸泡的時間不宜超過15~30分鐘,您可以分幾次下去泡。
3. 空腹時或剛飽餐後都不是合適的泡湯時間。空腹時去泡湯容易引起暈眩及虛脫;剛飽餐後入浴,則因身體接觸的熱水會使得大量的血液流向體表,而此時胃腸正在運作消化的動作也需要大量的血液。如此,會造成消化系統的障礙。
4. 喝酒之後或酒醉者千萬不能馬上去泡溫泉浴。因此時,其血液的流速很快,泡溫泉肯定會造成身體機能負荷不了的危險狀況,如腦溢血的發生。
5. 身體虛弱、長途旅行、有很嚴重的時差失調、睡眠不足、熬夜時,都不要冒然去泡溫泉。而要等體力稍為恢復了或經一段時間的休息之後才可以去泡,但也不要泡太熱的溫泉(42℃以上)。
6. 剛做完激烈的運動,如跑長途或打完籃球全場賽、房事後.......等,都不可以去洗高溫度的泉水。亦即您的心跳速度都還是處在每分鐘超過100下的時候不能去泡溫泉。
7. 女性於經期中或懷孕初期及末期皆要避免泡溫泉以免有副作用或感染。
8. 身體生病、感冒、白血病患者、癌症患者等,亦要注意避免泡湯。或應在取得醫生許可的情況下去泡一些泉水溫度較低的湯浴。
9. 每次入浴時,不要沒做預備動作就跳進浴湯內。先做淋浴的動作由腳部往上至腹部、胸背部、肩部,最後才頭部。肢體的運動也是必要的,尤其在冬天季節做完暖身運動後,我們身體的溫度與泉水的溫度就不會差太多,以免有意外發生。
10. 泡浴中,如有頭暈、心悸或呼吸上的困難時,要慢慢的起身至休息室靜養,此時最好就不要再泡湯了。年紀較大者,或有此毛病的人,最好有個伴侶或親人同行較為妥當。
11. 由於泡湯會大量出汗,因此,浴後要大量補充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