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杏林春暖典故之我見

杏林春暖典故之我見

  杏林春暖這句成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置於醫界為何叫杏林、成語典故中董奉醫師為何要求病人癒後種杏樹的原因比較少人去探究,茲就個人之我見提供給大家參考。

  杏林春暖的成語源自東漢獻帝(約公元三世紀)年間。典故中的主人為建安三神醫之一的董奉中醫師,另外兩位神醫為華陀及張仲景,三位都是歷史中的名人。

  當董奉醫師在各地行醫告老還鄉在他的故鄉江西豫章廬山附近繼續為鄉親治病,但此後就不再收費了。雖然不收費董奉要求如治好的是小病就請他在後山種植一顆杏樹。如醫治好的是重病則要種植五顆杏樹,從此滿山遍野的杏樹就成了杏林。董奉醫師的義行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一千七百多年至今。

  至於董奉醫師為何要人種杏樹呢?這就是學問所在了。一、兩千年前科技不發達病人罹患什麼重病可能連神醫都束手無策,更不要說現代人聞之都會喪膽的癌症。而董奉醫師知道杏樹結的杏仁(應是北杏)對於重大疾病有療效,所以他就鼓勵人們大量種植杏樹。

  現代人都知道,杏仁分南杏及北杏,南杏屬食材,北杏味苦才是藥材。近代科學家把北杏的成分做了分析,原來北杏仁中含有類似氰化物的毒性,我們人類服用短期及一定的劑量後對重病患者很有療效。依吾人之見在古代那些疑難雜症有一部分可能與此有關。但讀者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自行至中藥材行買了就吃,而務必要請中醫師診斷你的病情決定是否可服北杏。依個人所知中醫師很少用單方處方藥,而大部分用複方。現在替代北杏的藥材也比較多了,醫師的選擇比較多。其實杏仁的療效及營養素也是多方面的,因為它有微毒故不能長久食用。杏仁對於止咳化痰、氣喘、整腸、通便有療效,服用之前還是應諮詢中醫師。

  以上有關杏林春暖典故的由來僅提供拙見以茲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