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小朋友發燒時退燒的方法

小朋友發燒像家常便飯經常發生,但不能一發燒就去急診。所以家長對小孩子發燒時初步的應付應有所認知。

小朋友的體溫比成年人及老年人會高1-2度攝氏度,大人不能以自己的感覺為標準,應以體溫計為準。醫生認為發燒不會馬上致命或傷到大腦,其時間為好幾天,所以在家裡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不須著急送急診,除非有其他的併發症。

本篇所介紹之方法,成年人也可以適用,彈處理時輕重的長度要斟酌。

在家裡可以自行或由家人協助處理的方法如下:

(一) 以砭石或冰袋退燒法:
1. 以一塊砭石為退燒工具。在大陸經過認證的山東泗濱砭石為醫療器材。它具有遠紅外線及 脈衝波的功能。你可以將砭石板放在冰箱冷凍庫三分鐘之後,拿出來以紗布包裹置於腋下 或鼠蹊部。三~五分鐘後,如尚未退燒,重複再做一~二次。砭石中的遠紅外線具吸熱效 果。
2. 冰袋:將冰塊置入冰袋,置於額頭,腋下或鼠蹊部以達退燒之效。

(二) 按壓穴位法:
以按摩棒或砭針按壓,但一般都直接用手指壓。
1. 主壓穴位有兩處。
 A. 曲池穴:在手肘外側之大腸經上。發燒與排便很有關係。
 B. 合谷穴:在手掌背面得大腸經上。它是身上很重要的十個總穴之一,也是急救的穴位之      一。
2. 副按穴位處有三處,可任選其一。
 A. 內關穴:位於手肘內側之心包經上之重要穴位。
 B. 手三里穴:位於手肘外側之大腸經上,對發燒,感冒,頭痛都有效。
 C. 三陰交穴:位於足部踝關節內側之上方四指處,它是婦女諸病的首穴,具促進血液流通       之效

(三) 刮法:用砭石來刮效果最好,沒有砭石再用牛角板。
1. 刮背部的督脈。從肛門後方的至陽穴至頸部的大椎穴。督脈是背後正中央,要由下往上順 刮,刮此處增加類固醇的分泌,強化免疫力。
2. 刮背後膀胱經內側的那兩條。此兩處的膀胱經是自律神經。我們要往上刮是逆刮,它是促 進副交感神經興奮,以達到散熱的目的。在刮膀胱經內側時,與刮督脈時是同一方向(由 下往上),所以可以三條一起刮。
3. 刮頭部後腦兩側膽經的部分要由上往下刮。
4. 刮手背的大腸經,要順刮。從食指商陽穴,二間,三間,合谷至手三里,曲池等穴。
5. 刮手肘內側的肺經,要順刮。即由尺澤,孔最,列缺往下刮至大魚際,少商(在大拇指) 等穴。以增加肺部氧氣。
6. 在胸部腎經處往下逆刮。
以上之刮法只要選擇兩條來刮即可

發燒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喝水不夠,膽固醇不足(不吃蛋,肉類),便秘等。這要在日常生活時注意。像小朋友之水分每天之需要量為體重每公斤要乘以100cc,而大人是30~40cc。

相關之經絡及穴位請上網搜尋,例如大陸的百度百科網,或其他網站。至於按壓及刮痧的力道則要適度,不要讓病人痛得受不了。如果試過之後無效再送醫院。

附註:本文為上了蕭聖揚醫師的課所記的筆記。蕭醫師為西醫病理學碩士,中醫學的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